对对联的作文
对对联的作文汇总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对联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对联的作文 篇1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把我从遐想中拉回到现实,我立即坐得端端正正。门被轻轻推开,只见樊老师大摇大摆、“英明神武”地进来了。大声宣布:“今天我们学习对联!”该话题并未引起大家的兴趣,倒是引来几位同学的不屑:“对联天天见,
谁还不知道?”
老师神秘的一笑,并不作答。他打开面前的电脑,介绍说,对联是对偶句,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一般为句式相同,字的意思相对。贴对联时要注意,因为古时人们读书都是从右往左,所以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在一副对联中,你们想写多少字都行,简单的甚至只有一个字。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单字的上联让我们对下联。“上。”“下!”“大。”“小!”同学们喊道。“‘人’呢?”老师问,“‘物’。”“不对,是‘猪’!”几个同学抢答。老师又是狡黠的一笑。“我们来把上联连起来,并加上‘我是’两个字。”老师眯起眼睛,准备钓大鱼。
我们可爱的刘同学“噌”的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樊老师慢条斯理的念道:“我是上大人。”刘同学喊道:“我是下小……”硬生生地把最后一个字咽回了肚子。老师揶揄道:“说啊?”小刘乖乖地低下了头,接受全班同学排山倒海的笑声。我禁不住赞叹:“姜还是老的辣呀!”
老师接着转换了话题讲到,明朝时日本倭寇常常入侵中国,并出了一个“三光日月星”的上联伺机挑衅。而我们也对出了“四书风雅颂”的下联,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最后,樊老师说:“大家学了这么多,给你们一次实战的机会吧。这儿有一副万年联,也就是可以永久使用的对联。银□辞旧岁,金□迎新年。大家只需要根据所需,更换方块中的字就OK了。”
我们大家一起开动脑筋,“银龙辞旧岁,金蛇迎新年”这幅对联就脱口而出了。
“新年到,为大家送上一幅春联,带来浓浓的年味儿,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真是一堂有趣的课,原来对联也有这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呀!樊老师带领着我们穿越了几千年,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五年级:xxx
对对联的作文 篇2
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贴上对联呢?那是因为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次新年,它就会来到这里来搞破坏,人们就买对联和鞭炮来吓唬它,用对联的红色把它的眼睛刺疼,用鞭炮来吓唬它。人们就把这个叫年的怪兽吓跑了。
每当过年的时候,书法家就大笔一挥,金光闪闪的大字就刻在了红彤彤的纸上,人们便把它买下来,贴在自己的家门上,防止那个叫年的怪兽再来捣乱。
对联有很多种类:有的是通用联——如春联,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
新年的那一天,我和爸爸起得很早,爸爸让我和他一起来贴对联,我当时的心里可兴奋了!
爸爸让我把胶带撕成一条一条的,我按爸爸的要求撕成一条条的,当我的手快放不下时侯,我就问爸爸,爸爸您快好了吗?我的手快放不下了。爸爸让我把手上的胶带小心翼翼的贴了上去,当贴完的时候,看起来贴得很好,我心里美滋滋的,我还看见了两列字,上面写着,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我猜今年的祝福肯定在我的身上。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啊!我一定好好学习,知道更多的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对对联的作文 篇3
对联,是中国汉语独有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形式多样,有春联,如“爆竹震落漫天雪,金凤唤来大地春”;有寿联,如“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有挽联,如“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有趣联,如“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等等。它们有的上下联意思互相呼应,有的上下联含义却截然相反,有的对联内涵一读便知,有的对联则让人云里雾里,琢磨半天才明白其含义。
有关对联的趣事也真不少,唯独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相传明朝有家望族,为庆祝老太太八十八岁大寿,特请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书写寿联。只见唐伯虎略作沉吟,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一时举座皆怒。不想他笔锋一转,写下了“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是又喜又惊;“儿孙满堂都是贼”,一语刚出,一家老少又是气急败坏。“偷得蟠桃献母亲”,一个急转,却让众人拍手叫好。一幅对联,短短四句话,却是起起伏伏,跌宕生姿,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相传对联起于五代,源远流长,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为汉语对联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自豪。
对对联的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
每过大年,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了。以前,过年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忙活起来——爸爸的毛笔字可是老家出了名的好,他的朋友总会请他写对联。这不,他拿出了一本书,书里满是对联。只见他翻开书,看了看,又小心翼翼地把红纸铺在桌上,提起笔,沾了沾墨,开始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手痒痒的,心想:“今年我已经开始学习毛笔字了,不如,露一手让大家开开眼界!”
“今年的春联我做主!”我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我怕买回一箩筐纸也不够你浪费呢。”妈妈打趣道。
“可以是可以,我就怕写出来后你没胆量贴在墙上.”爸爸也说。
“哼,都不相信我!我就让你们跌破眼镜!”说到做到,我取出一张红纸,也把它铺在桌上,准备好了毛笔和砚台。正准备写,一只手就挡住了我的“道路”。“先在报纸上写!”爸爸头也不抬地说。他往报纸上写了一句:“开门迎春春满园”然后叫我把这几个字各练十遍。
“什么,十遍!”我吃惊却不敢反抗。
一会儿,第一遍写好了。我看着自己的字,呵!可真是“龙飞凤舞”啊!爸爸歪着嘴笑了笑,然后用戏谑的眼神看了看我:“还写吗?”
“当然写了!”我咬咬牙,又埋下头写着。
过了许久,让爸爸满意的对联终于“新鲜出炉”了!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了下联和横批。
爸爸竖起大拇指说:"有长进!有长进!”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功夫再菜,,也能参赛!爸爸,你没听说过吗?嘻嘻!”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地说。
走出书房,手有些酸,浑身却充满了成就感。中午,我的对联被贴在了门口,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我却为它付出了努力。我看着对联,满心的愉悦。
对联是吉祥的象征,今年,我创造了吉祥,我为之自豪。我家的对联我做主!
对对联的作文 篇5
小时候,一到元宵节,博物馆、图书馆都会有猜灯谜、对对联的活动和一些趣味游戏。也颇吸引了我几年。犹记得有一年,听得将军庙二楼的博物馆里在那日晚间有对对联大会,就同姐妹们热热闹闹地赶了去。会场上人真不少,有象我们一样大小的孩子,有中年男女,也有胡子已花白的老爷爷。一个个看着壁上挂着、桌上放着、地上铺着的上联,凝神苦思,且战且走。在有一个拐角,竟见到一幅长达五六十字的上联,那后来被一位老爷爷对上了,奖了一把伞。我对对联深感兴趣的,可也只略微知些平仄,晓得几幅诸如“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之类的样联,正在一幅对联前摇头晃脑比比划划,一位老爷爷饶有兴味地看着我,问我想怎么对,我试着对过了几次,都没有他觉得很契合的,但着实地鼓励了我一下。后来倒是一位堂姐对出了一幅,当即有书法极好的人把她吟咏的下联填了上去挂起,我们一群人,就携着那把奖来的伞兴致勃勃地踏着夜色回家。
现在想来,已不太记得是怎样与对联有了最初的接触,又在何时喜欢上它了,可是,生命中确实自有它以来,对它的`关注从未稍减。
一部《联林珍奇》同《茜茜公主》一样,是我和弟弟眼里影视精品当中的精品,每次放都不能错过的。男主人公在一只乌篷船的船头负手吟哦,看船如箭划破将晚的江心,那样的情景可以入画了。他就这样离别了自己的家乡,带着满腹经纶一身巧思为自己赢出一个未来。当那部电视中有对联出现时,字幕显现,我和弟弟便分工合作,我记上联,他记下联。重播得几次,里面的联句,我们姊妹俩也都记得全了。当时把一幅“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当儿歌吟唱。
后来,年节里,总爱对着他人家的门口张望,见着感兴趣的联句,便记到脑子里。有一次去外婆家,在一家人家的门口呆了半晌,红纸两张,瓦屋生辉,为着那样的一幅联“高山锁黑石,鱼游比目水中乐;双江汇澄清,梅开并蒂幽谷香”,黑石是黑石边,澄清是黑石边附近的澄清塔,此联寓地名又寓祝贺姻缘之意,估计夫妇双方一个是黑石边澄清塔附近的,一个是双江一处地名叫“高山”的地方的。轻快活泼,喜气四溢,好字,好景,好联,好巧心思,好人家。
年复一年,看对联看得越发多了,被更多的巧思折服过,也曾为一些谐趣的联句莞尔,或者,一幅对联让你想那样不经意地推开一道虚掩的门去寻访屋子的主人或是屋内的一番胜景。也有的,让人感慨莫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这样的景致,或宁静或舒缓。都被十八个字写尽!
“竹影扫尘尘不动;月光穿水水无波。”呵,你能说不是吗?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来孤雁,月中浮影一双飞。”上联更写尽天宇的清澈,水面的黑寂,更见清幽;下联看似给孤雁配了影子作伴,却让人更为怜惜它的踽踽前行。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写出自由与不自由之间的得失和取舍,多么贴切!
对联,好吸引人的东西啊!如此凝炼的智慧!
它们不仅仅在文人高会时作为斗巧思测智谋的试金石,也成为了一些行业用来打广告的妙品,还是平常人家节庆时的节目,是一些建筑的装饰……它流传了数千年,到今天,仍有着巨大的魅力和相当的活力。
看!“缺山珍少海味就是便宜;无名师非正宗图个方便”,这样的餐馆,你想不想去?憨直可爱溢于字面,怎么不去?
瞧!那前头有了个歇脚的酒肆,酒旗招风,对联揽客:“七不管八不管酒管,醒也罢醉也罢喝罢”,咋不喝?
那一些平平仄仄铿铿锵锵的韵调啊,可以让人数千年醉死在里面,惊叹一声复一声。那一重重层出不奇的巧思啊,叫人为这样一种中国独有的楹联文化自豪。
岁月悠悠,我与对联的情缘未老。
“花开花落园常灌,月缺月圆诗自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