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2 20:42:21
《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船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船长》教学反思1

《船长》这篇课文节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抓住课文重点段落体会船长的高大形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现在上课之前有一个习惯,喜欢去凤凰语文上走走看看,这次更是不例外,有关这篇文章的内容还真丰富。总算找到了一些上课的思路。

整堂课上下来有这样的感受:

1.学生积极性很高,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言善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表现欲强。

2.课件简洁,选择的素材恰到好处,《泰坦尼克号》的录象片段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当时场面的混乱,从侧面凸显船长的临危不乱,最后两小节的配乐感人,渲染到位,让学生们从心底升腾起对船长的崇敬之情。

3.但是整堂课,由于最后时间匆忙,跳跃性大,所以重点部分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细细体会,实属教学遗憾。其实,可以进行板快式的教学,没来得及上的留待第三课时,不必搞得如此匆忙。

4.文章中的一段对话是阅读重点,但是没有指导到位,以至于学生读的时候一味求快,失去了力量。就显得急躁,船上的人们也听不清楚。失去了文章的本味。

“凡优秀教师都是反思型教师。”何况自己才初出茅庐,更得不断反思。

《船长》教学反思2

《船长》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主要讲述了“诺曼底”号在行进中突然遭到“玛丽”号大轮的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的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秩序井然的脱险,自己却和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在学完这篇课文时,我问大家对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疑问,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要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他完全有机会与其他乘客和船员一起安全脱险啊,他的这个牺牲有必要吗?”说实话我在备课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有这个疑问。但此时有学生提出,我正担心讲不好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时,有个学生举手回答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也许诺曼底从一开始就是和船长一起出海,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船长早已把船当作自己的亲人,或是自己的孩子,他怎么舍得抛弃自己的孩子自己独自逃离呢?”另一学生补充道:“船长的与船一起沉入深渊,更能使我们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忠于职守的的高贵品质。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有点吃惊,原来我“小看”了我的学生,也让我看到了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向上,他们对文本的认识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不能再有老眼光审视学生,应该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多的了解他们。

《船长》教学反思3

当今的语文课堂提倡让学生做“研究者”“探索者”,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问题愈多,好奇愈强,兴趣愈浓,此时的学习是最快乐有效的!

例如教学《船长》这一课时,当讲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时,我让学生进行质疑。一位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就船长一人不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和船一起沉下去呢?”他这么一问,同生们都马上附和,并纷纷举起上来,争着发言。一个学生说:“20分钟太短了,他没有时间登上小船。”另一个马上反驳说:“难道就那么巧,其他人都走了,到船长就来不及吗?就剩一个人?”又一个说:“那他怎么不跳到海里,然后向救生艇或玛丽号游去啊?”立即又有人回答说:“3月里海水很凉,不淹死也会冻僵而死啊!”这时小浩同学补充道:“就算海水温度适中,在那种情况下也不可能逃生了!”同学们都露出疑惑的神情,小浩接着说:“因为这么大的船沉入海中必然会有很大的旋涡,人也会卷进去的,根本不可能逃生!”

话音一落,掌声响起来!此时,平时爱看课外书的小奇站起来说:“不是,船长也许还有时间逃生的。但是他自己选择了与船同归于尽!因为在当时的欧洲,船长们都把自己的船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在遇到海难时,他们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船共存。并且课文最后一段还说‘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因此,他不可能离船而去!”

质疑引发了兴趣,兴趣激发了思维。学生在质疑解疑中真正读懂了课文,这应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效果!

《船长》教学反思4

教学本文已经多次,这次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船长为什么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老实说,每次教这课,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没有同学质疑,我也就不想深究,怕学生会觉得哈尔威牺牲没啥必要。但这次不同,有学生问:船长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入大海?我觉得船长的牺牲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机会逃生。如果我们从课文文字上来看,20分钟逃生的时间够了,而且船上其他船员都与乘客一起安全撤离了,按说船长也完全可以撤退。此时的我,真有些担心,怕讲不好会影响学生对于雨果笔下的这位英雄船长给他们留下的高大形象。但是事实是:article/我们真不能小看了我们的学生,绳伟同学很快举手:“我想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我想从这艘船诞生起,船长就和它在一起。在船长心里,它是战友,是亲兄弟。所以他才会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宋思雯说:“在哈尔威船长心中,船长就应该与船共存亡,他是不会抛弃诺曼底号独自逃生的,表现他忠职守。”学生的回答真精彩!

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要我们老师、家长越俎代庖的。他们脑子灵活,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比我们快,好记性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做教师的,一定不能再用老眼光来审视学生,因为今天的小学生真的不容“小看”。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的眼光,依据现代的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开辟新的教育捷径,少走弯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船长》教学反思5

这次教学研究课,在众多的课文中我选择了《船长》这一课。什么原因呢?因为读完课文,我就被船长忠于职守、舍已为人的英雄行为给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长正目光凝然、注视前方,脸上是那么安详平和。试问天下苍生,有谁,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与宁静;能面对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舍生取义?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讲,是望尘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联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与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是轮船沉没,也是众人争相逃命,也是船长下令紧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责任在 ……此处隐藏7737个字……位怎样的船长?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危险,沉着镇定;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船长!

生:老师,我觉得哈尔威船长好像还……还有点傻。哈尔威船长应该会游泳吧,他何必去死呢?

生:对,我真不明白,哈尔威船长完全有机会逃生,可以活下来,可他为什么要随船徐徐沉入大海呢?

师:你们的看法的确与众不同。同学们,想一想,船长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吗?

(学生自由争论)

师:好,大家就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来辩一辩。正方的观点是:船长能生存;反方的观点是:船长只能牺牲。大家自由组合,作好准备。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这么沉着镇定,指挥救援,他应该有自救的办法。怎么会不救自己呢?

反方:我方认为,哈尔威船长根本没想到自己。他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实际上,船上共有61人,他完全把自己给忘了。在生死关头,他想到的只是乘客和其他船员,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正方:从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怕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中的“徐徐”可见船长有逃生的时间,他是能自救的!

反方:请正方同学再思考思考,我方觉得这“徐徐”不是指时间长,而是表达人们对这位舍己救人的伟大船长的敬佩之心,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悲痛之感。

正方:请反方同学注意,船长这么机智能干,他难道不懂如果不尝试,连生的希望也没有吗?再说即使船沉了,他也可以游离沉船,获得自救呀!

反方:不!请正方同学仔细看书,难道时间允许吗?20分钟内,在船长井然有序地指挥下救出了船上所有的乘客和其他船员。书上说:“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这意味着哈尔威船长没有时间自救了!文中写道:“船头先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当船沉没时,船长已没时间游离沉船,加之沉船时产生的巨大漩涡会在瞬间把他吸入海底。

师:辩论太精彩了!“真理越辩越明”,文章的主题越辩越清。哈尔威船长那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高大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大家在辩论中充满了智慧,想一想,你是怎样来辩驳对方的呢?

生:我根据当时的情境,大胆想象,大胆推测。如猜测沉船时会产生巨大的的漩涡,因为电影中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就是这样。

生:我是注意联系了上下文,从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从船长的种种表现来认识他的伟大之处。

生:我抓住文章的词句细细揣摩,特别是主人公的动作和语言。

师:大家讲得太好了。你们今天辩论时运用的思维策略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希望大家今后能自觉地运用。

反思:

上述片段中,教师尊重个性,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独特的见解与富有个性的语言实为思维和灵智的完美结合。个性因语言而彰显淋漓,语言因个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文字组合,而变成一个个跃动着的生命音符。教师的随性引导,将学生带入了细致阅读、深度触摸文本的境界,让学生的表现欲望涨至空前,学生在反复的阅读感悟,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引发深层的思考,智慧之火不断碰撞,在思辨之中对生命的理解也逐渐清晰,趋于理性,使船长哈尔威舍已救人、忠于职守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得以自然、有效的显现。

《船长》教学反思15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再入情境

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英吉利海峡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这个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这是一名 的船长。(忠于职守、以身殉职、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指挥有方、沉着镇定)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画面,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

二. 感悟船长,品析词句。

同学们,你们有的人对船长忠于职守感受深刻,有的人对舍己救人感受深刻,有的人对沉着镇定感受深刻。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字里行间,哪些写船长的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 默读3—28小节,找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下理由。(学生合作讨论)

2.重点词句品析。

(1)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①图文结合,讨论交流,理解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②他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结合数字60、61,引导学生思考。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③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些不同的命令?当时的情形如何?结果又怎样?从中体会到船长的哪些品质?

轮船被撞,乘客奔出甲板的时候——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乘客混乱,不可开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快救克莱芒!

轮船即将沉没——动作再快点!

(2)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①讨论理解:为什么没有违抗他地意志呢?

②这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③让我们回顾一下救援的全过程,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3. 指导学生朗读。对哈尔威船长的命令应读得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4. 指名分角色朗读。

[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合作,体现了学生的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过渡:20分钟很快过去了,乘客和船员们得救了。船长哈尔威选择了什么?

三. 辩论探究升华课文

1、船长其实有逃生的可能,他为什么要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你觉得值吗?

2、“哪个男人敢走在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船长真的会命令开枪吗?

四. 心灵碰撞,迸发情感。

课文中没有一句赞美船长的话,但我们却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坚强和英雄本色:大难临头,他毫无惧色,危在旦夕,他视死如归,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船长啊!

①面对这悲壮的一幕,如果你就是被救的船员或乘客会对船长说些什么?

②哈尔威船长走了,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我们对哈尔威船长形象有什么样的看法呢?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课堂交流,各抒己见)

五、生齐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师总结并板书:真正的英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激励和指导我们的行动。

2、练习写一段对话,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板书:

英雄——船长

遇险 临危不惧

自救 忠于职守

牺牲 舍己救人

《《船长》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